我國甘蔗種植面積約2000萬畝,蔗糖是我國戰略儲備物資,是廣西主要經濟支柱產業,蔗糖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發展安全、廣西1600多萬蔗農的生計和社會的穩定。廣西占全國種植面積60%,崇左占廣西40%。因我國甘蔗主產區小、散、坡地形及甘蔗宿根種植的特殊性,目前國內量產的甘蔗
收割機適應性低,導致機收率極低,2022/2023年榨季,全國甘蔗機械收割率僅3.28%(其中廣西4.60%,中國糖都崇左市僅為1.8%),自治區提出“十四五”末,全區機收率要達30%的目標,為了突破甘蔗機械收割難題降低甘蔗收割成本,崇左市以科技創新“助、推、拉”三力推動甘蔗收割研發取得關鍵性突破。
以精準科技服務助力企業獲得技術性突破
崇左市科技局以精準科技服務模式,推動廣西科創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中/小型甘蔗整桿收割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。崇左市科技局從2020年企業研發的第二代(樣機)開始跟蹤,到2022年底榨季開始第四代收割機下地收割后給予企業在甘蔗破根率、剝葉含雜率和宿根出苗率等幾個方面派專員進行專業跟蹤指導,并積極聯系相關行業專家、高校院所給予協助。通過農機農藝性狀融合指導,企業在切割刀盤進行改進,突破“破根率”卡脖子難題。研發的甘蔗收割機在指導前的破根率35%至11%,指導優化后各項指標均遠優于行業標準。甘蔗收割入廠平均含雜率為2-3%,損耗率0.5-2%,破根率7%的要求;能適應山區丘陵地塊,可以連續收割,作業,實現收割、剝葉、切稍、歸集一體化和
數據采集;一臺收割機一天作業量相當于40個人工收割,大幅提升收割效率,以120元/噸(含裝車15元)較人工收割180元/噸,降低收割成本60元。綜合指標優于目前推廣的其他收割機收割效果,使用的農戶接受度較高。
以全市之力助力企業發展
在市科技局推動下,崇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廣西科創公司研發成效,以整合全市資源方式,在企業規模擴能、研發甘蔗收割機、相關甘蔗耕、種、管、收等配套設備及大數據平臺建設、機械鑒定等方面給予諸多主動幫助。企業由新和鎮工業園區搬遷至崇左市中泰產業園區,推動企業擴能和大數據平臺建設,由年初的量產10臺收割機發展到現在的量產30臺,簽訂收割面積由2022/2023年榨季的315畝收割1729噸,提升至2023/2024年榨季的4.2萬畝,提升133倍,其中崇左市內收割面積為2.2萬畝,市外2萬畝(防城港市上思縣和南寧市武鳴區),獲得全區甘蔗主產區種植企業、大戶認可。其中2022/2023年榨季,廣西崇左市湘桂糖業有限公司機械收割入廠蔗為3萬噸為全市最多,而今年僅湘桂蔗區轄區的新和鎮12個村已有6個與企業簽約,共簽約9642畝,按照平均畝產5噸計,今年僅廣西科創公司機收收割甘蔗入湘桂糖廠48210噸,較去年機械收割提升60%,有效推動機收率。
以科研項目拉動企業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
按照“科技型中小企業—高新技術企業—瞪羚企業”梯隊成長培育機制助力企業科技創新發展,在市科技局培育下廣西科創公司于5月獲得自治區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,并獲得中央引導地方專項資金科技項目支持80萬元,采取簽訂項目合同和資金匹配承諾書的方式,要求企業按1:3的比例投入經費開展項目研究,僅2023年拉動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1500萬元。公司以“中/小型甘蔗整桿收割服務”項目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,獲崇左賽區成長組一等獎,復賽獲廣西賽區三等獎和優勝企業名單,并進入國賽,還獲得了中央第十三套節目視鏡采訪,預計11月進入錄制節目。(周愛芳)
我要評論